【编者按】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会人文的智慧结晶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廉洁文化。“节气话廉”栏目,与您共同体会节气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。
处暑●诗韵
处暑后风雨
宋 仇远
疾风驱急雨,残暑扫除空。
因识炎凉态,都来顷刻中。
纸窗嫌有隙,纨扇笑无功。
儿读秋声赋,令人忆醉翁。
【诗词品析】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意味着暑气渐消,天地间褪去燥热,迎来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的清爽。我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”,此时鹰隼开始捕猎飞鸟,万物褪去夏日的繁茂,渐趋收敛,田野间弥漫着收获的沉静。大自然以“收敛”代替“张扬”,用从容的姿态迎接季节的更替,这份顺应时序的克制与守正,正是世间万物对规律的敬畏。党员干部当深悟处暑物候的“收敛”之道,在名利诱惑前保持清醒,于权力行使中坚守本分。干事创业当严守纪法边界,不越雷池半步;为人处世应褪去浮躁贪念,涵养“清风自守”品格。
清风解暑意,万物入金秋。此时秋收不只是品尝收获,更应收敛性情,检视自身言行,守住清正廉洁底线,在人生的“四季”旅程中行稳致远、坦荡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