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会人文的智慧结晶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廉洁文化。“节气话廉”栏目,与您共同体会节气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。

寒露●诗韵
赠刘景文
北宋 苏轼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【诗词品析】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寒露时节,雁已归南,小鸟深藏,百花凋残,只有秋菊傲霜,吐露寒香。从屈原的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到白居易的“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”,从杜甫的“寒花开已尽,菊蕊独盈枝”,到郑思肖的“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”......从古至今,人们把秋菊作为坚守气节、不畏严寒的象征,无不吟咏歌颂其刚毅坚韧、清朗从容的高尚风骨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涵养菊之高洁品质,坚守菊之忠诚操守,无论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或是风刀霜剑之考验,都要时刻坚守理想信念,不畏困难,砥砺前行,在新的赶考路上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,真正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成效。